藝術、文化與科學的整合,並純淨地回歸到人文美學的本質上

封面  

「設計為需求而生」,以產品設計師來說這句名言想必已經是個常常聽見的定律,通用設計也在近幾年逐漸攀升,使用者以及消費者開始在意的不再只是外觀美醜,更要解決問題的功能。現今產品設計加上科技進步,原來的產品設計只能等工廠開模之後拿到樣品,而現在因為3D列印設計技術的出現,只需要設計軟體的列印檔案,加上一台列印機器,便能直接從電腦中連結印出產品原型,決定是否修改,是否量產。看似已經進到美好階段的設計世界,是否有再增進的潛力呢?答案是肯定的,以科技角度來看,最近3D列印已逐漸進化成為4D列印,讓以前不可能的設計漸漸、件件成為可能。在未來,科技和設計並存的領域也定能不停地向上攀升。

文章5  

 

 未來設計能大幅地改造我們的生活。

 

    以2012年的特展「預見荷蘭‧未來設計」,讓我們看見了因為設計而打造的美好未來,讓我們了解到原來不是只有科技能解決問題,好的設計也能創造美好的未來,讓生活變得更簡單。而荷蘭政府也積極推動「智慧港2020」(Brainport 2020)發展計畫,將重點擺在高科技材料、食物、汽車、設計、居家、保健和能源,「預見荷蘭」特展策展人 Zuzanna Skalska將科技、福祉、環境、農業飲食、地方工藝等面向串連,藉由學生與設計師的作品、影片和互動科技等方式,展現出恩多芬智慧港的「六度智慧型社會」

文章1  

 

未來設計能擴張我們的視野。

 

    荷蘭設計師們希望探索如何應用新科技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、甚至有無限可能性的發生,而在智慧港區,設計和科技因此早已被接結起來。圖片中上方的兩張圖,是恩荷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 Paula Kassenaar 創作的作品,他將燈具材質再次創新,把極為輕薄柔軟的紡織品結合無線充電電池與充電版,不僅讓燈具從死板且硬梆梆的外型帶入為柔軟布料的新境界,更營造了溫暖且充滿童心的居家氛圍。圖片下方的兩張圖,是荷蘭新銳設計師 Dirk van der Kooij設計的《Endless》系列座椅,獲得 2011 年「柏林國際青年設計展」。這個作品的原料其實是舊冰箱的碎片,設計師讓過去被淘汰的汽車焊接機器人(下圖右方)Herman 「學會」連續噴射融化塑膠絲的技術,再依照原先輸入的設計圖,以層層疊加的方式製成,而這樣靈巧性高的生產模式,省去了以往手工製作所需要的昂貴開模成本。除了能利用科技解決家具製作成本,這樣的設計案例方式更是讓人驚艷! 

文章2  

 

未來設計能更深沉地喚醒我們對地方文化的省思。

 

    現今都會與鄉村的界線越來越模糊,在這樣城鄉交互影響的情況下,理性和情感之間的界限也逐漸模糊。「預見荷蘭」特展希望藉由在地化可重複利用的原料,設計出一件件帶有家鄉情感、社會貢獻的作品。

 

    Lilian Van Stekelburg 曾到過亞洲各城市旅遊,後來造訪中國大陸發現了剪紙工藝,激起她很多創作靈感,但她捨棄剪刀、選擇雷射切割機器,將自己的家鄉恩荷芬市的歷史建築,以新興科技結合複雜美麗的剪紙技法呈現,所有程式都必須精準輸入,否則一個不小心,某棟建築的窗格被割斷,這整件作品就得重頭再來。也許,雷射切割運用在設計上已見怪不怪,但她卻經由機器將剪紙藝術提升至另一個層次,更讓飛利浦舊總部大樓栩栩如生地在工業不織布上重生,幻化為《Eindhoven Wall Hanging》,透過光影帶出現代感十足的工業城市氣息。

文章3  

 

在荷蘭特展之外,來說說另一個大家較為熟悉,也是設計與科技結合的產品:iphone。iphone的興起與熱潮,不光只是硬體上吸引使用者,更重要的是它的設計。外觀、軟體上充滿藝術創新的設計成為吸睛焦點,成功打出差異化,成功抓住許許多多消費者的心。iphone設計理念:「以用戶為主,以設計為中心」,起源於1982 年,賈伯斯與 Hartmut Esslinger 達成合作,後者為蘋果設計出白色、簡潔的電腦產品,與當時電腦單調的米色設計截然不同,顛覆了整個 PC 產業,為蘋果打造出全新的設計語言。

文章4  

 

未來的設計乃是藝術、文化與科學的整合,因此須回歸到人文美學的本質上,以解決社會問題、重新定位生活型態,做為最終設計的目的,更遠的目標在於形成一種特別的生活文化,營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,現代人追求的科技,只是技術輔助的工具,不能用來主導產品設計。產品價值也將從過去追求「高科技」的品質,變成訴求「高感受」的品味,這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,也是未來的設計趨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mit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